上文JTS振泰小學堂【重金屬檢驗】簡單介紹了什麼是重金屬,本文就要進一步介紹食品中重金屬的檢驗分析方法及詳細流程。
食品重金屬檢驗分析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步驟:前處理與檢驗分析。
本文就前處理簡單為大家說明。

前處理
當要檢驗食品或是中藥材的重金屬含量時,必須透過前處理的步驟,將固體狀態的檢體變成液體狀態後(我們簡稱為消化),才能將檢體送入分析儀器裡分析重金屬含量,獲得的數據才能代表檢體的平均數值。
進行重金屬檢驗分析的前處理過程,有兩種方法可選擇:乾式消化法與酸消化法,而酸消化法又分為石磨加熱板消化以及微波消化兩種方式。
1.乾式消化法(Dry ashing):
檢體先經過加熱裝置加熱碳化,碳化後進入灰化爐進行高溫加熱灰化,灰化結束後得到的無機物(重金屬)以酸性溶液回溶後當作檢液進行後續分析。此法可取較大量的樣品進行處理,處理後稀釋倍數較低,碳化灰化過程所需時間通常為8~16小時。
2. 酸消化法(Acid digestion)
檢體與濃酸混合後加熱消化。酸消化法檢體取樣量較少,處理後稀釋倍數較高,消化所需時間為1~3小時,較常用的設備為石墨加熱板消化及微波消化裝置。
表一:前處理方式比較表
| 
 | 乾式灰化法 | 酸消化法 | |
| 石墨加熱板消化 | 微波消化 | ||
| 取樣量 | 5g | 0.2-0.5g | 0.2-1g | 
| 酸液用量 | <5ml | 5-10ml | 5-10ml | 
| 稀釋倍數 | <10 | <40 | <20 | 
| 所需時間 | 8小時以上 | 2-3小時 | 1-2小時 | 
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優缺點,不過很明顯的乾式灰化法會需要最多的時間,如振泰這樣每天都要處理眾多樣品的商業實驗室,通常會使用微波消化處理樣品,以節省實驗時間,但不是每種樣品都適用,實際執行還是要以政府公告的檢驗方法為主。













